淄川专业新型建筑模壳厂家

模壳的技术性能:根据密肋楼板尺寸断面,设计模壳的规格,平面尺寸一般为1000×1000mm,高度根据设计密肋楼盖的高度而定。模壳由标准塑料单体组件采用螺栓连接而成,并在模壳四周用水平角钢45°支撑,以提高整体刚度。模壳的承载力不小于3.75kN/m2,以承受砼自由散落时的冲击荷载及泵送砼的冲击力。塑料模壳施工支撑体系的组成,采用塑料模壳施工,其支撑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方法一支撑由钢制底托、角钢及木楞组成。先立门式脚手架,将梁、板底模板用钢制底托托住并用木楔塞紧梁底木楞,木楞两侧固定通长角钢各1根,其上部高度恰好控制在模壳底沿,模壳扣放于角钢上,以便早拆模壳。拆模时先打出螺栓,拆下角钢、底模,保留肋梁支撑。主龙骨是确保楼板肋梁平整的关键,龙骨由木方刨光而成。当基层为楼板时,门式钢管支撑应铺设在50×100mm的通长木方或槽钢上,确保受力均匀。方法二采用独立小流水支模体系,在每一密肋柱网内,每隔2.4m×2.4m间距内布置一个“十”字形支点,以此支点支撑一个独立模壳支撑体系,底托断开,以便早拆。用门架或碗扣式脚手架作密肋梁板支撑,用150mm×150mm木楞作支托,把十字头直接置于模壳间50mm宽垫条标高处,支杆相互拉接,拆模时先拆拉接件,再拆门架支撑,不拆木立柱及十字支头组成的支撑体系。此法支拆方便,成本低,拆模后棱角方正,能保证质量,并利于冬施。方法三在支宽肋梁模壳时,可利用钢模板作支撑,这一方法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

塑料模壳在生产过程中不受长、宽、梁高的限制。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荷载需要进行设计并且能制作出各种异型组合塑料模壳,在施工中将一次性建筑模壳放在小肋梁之间固定,用以保证小肋梁的轴线位置和截面尺寸,同时起到小肋侧模的作用。在拆除楼板底模时。组合塑料模壳不拆除且组合塑料模壳表面光滑。省去后处理装饰、抹灰和吊顶工序。塑料模壳与普通梁板相比较,钢度大、荷载大。整体性能好,梁板自重较轻楼体自重减轻,梁、柱,基础配筋也减少,综合造价降低,所以现在更多的施工中都在使用这种模壳进行代替。组合塑料模壳在建筑施工中要切实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解决塑料模壳在施工中出现水平位移的现象:1、塑料模壳箱在安放过程中,应保证其位置准确和壁体顺直,保证空心板肋间及上、下板混凝土的厚度。采用在塑料模壳箱底部放置垫块的方法保证上、下 混凝土厚度。2、调整放线,保证塑料模壳箱之间及箱体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 计要求。间距、肋宽、板顶厚度、板底厚度允许偏差±10mm;区格板中内模 的整体顺直度允许偏差3/1000,且不应大于15mm。3、塑料模壳箱的安装固定及抗浮措施体的抗浮措施:模板安装完毕后,按塑料模壳箱布置图在模板上对暗 梁板带、柱帽、箱模、预留预埋等位置进行定位划线,待底板筋绑扎完毕后,并将预留水电线管壳按划线位置预埋再进行塑料模壳箱安装,相邻塑料模壳箱之间应用钢筋马凳定位,保证纵横肋距,箱体底部放置四个砼垫块定位,保证塑料模壳箱底面离模板面高度准确。如果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施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模壳在施工中出现水平位移的现象。

周转模壳的工程造价很低,相比较于普通楼板而言,使用周转模壳混凝土的使用量就可以降低10~20%,钢筋用量减少30~40%,,总体可以降低20~30%,周转模壳的设计很灵活,长宽高是可以随意变化,淄川新型建筑模壳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楼板进行准确的测量在进行采取它的高度大小。其次,周转模壳的隔音隔热的效果都非常好,而且还有耐火的功能。周转模壳的施工周期上我们也能看到它的优势是施工快,工期短。专业新型建筑模壳在经济效益方面,上面我们说到周转模壳的造价很低,从这一点来说的话,就要节约一比很大的成本,其次周转模壳的厚度就要减少50mm,比普通的楼板就少了50~70,那么它的荷载也就大大的减少了。也正是由于它的负荷的减少,而且分布也均与,那么梁截面的配筋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不论是从那一方来看,周转模壳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由于模壳中梁高度一般为L/25~30(L为梁的跨度),而普通框架梁L/8~12,由此可以节约60~70%的梁高,从而有以下优点:1、由于密肋的存在能够均衡受力,使得建筑空间可以灵活分割。2、在使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层高400~800mm,从而节约1/5~8的砌体材料等。

众所周知塑料建筑模壳是现代建筑中楼板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因其材料及技术属于三新产物,现实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并不完善,我们在现场施工中针对塑料建筑模壳在施工中的抗浮、限位及混凝土浇捣工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进,使其在施工中很大限度的节省了工程造价成本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下面介绍两大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一:问题:施工过程中我们遇到模壳抗浮工艺繁琐且费工费时,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壳产生水平位移的现象及拆模后板底有不同程度的蜂窝现象都在工程中一一出现, 对工程的质量及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长时间困扰我们的部里就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施工工艺,推翻原有繁琐的铁丝绑扎来抗浮施工工艺,采用新式的定型化成品模壳抗浮、抗位移T形塑料条。此塑料条由上部分为塑料螺丝堵头,下部分为倒T形结构两部分组成;T形条钩住板底穿过塑料建筑模壳固定孔,再用塑料螺丝堵头扭紧,每个塑料模壳对角线方向设置两处,能完整的固定住空腔模壳,这种施工工艺不仅解决了塑料模壳的抗浮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在浇筑混凝土时建筑模壳间位移的问题,大大节省了资源消耗,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关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二:前期施工中遇到的拆模后板底出现不均匀蜂窝状现象,经过现场勘查确定混凝土塌落度过小及振动不密实是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公司技术人员研究并与商混生产方的多次交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比例进行了优化改进,骨料的直径由更大25mm调整为不超过20mm、添加高效减水剂用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塑料建筑模壳的出现解决了我们在建筑施工中的两大难题,也对施工效率有着很大的提升,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相信塑料建筑模壳的的使用也会有更好的前景。